为什么说这个行业是偏离毛主席思想最危险的突破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本该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行业,逐渐蜕变成了逐利机器。过去是“老百姓有没有病”的问题,如今却成了“我怎么才能吃得更饱”的问题。病人走进医院,迎接的不是温情与信任,而是一串串收费单子;药不再是论片、论剂量开,而是论盒、论瓶卖。一个普通的病,硬是被拖成大病,小病要大治,没病也要想办法治。
毛主席当年把卫生工作提升到路线与立场的高度,点明了根:为什么人。若是为人民,医道就正;若是为利润,医道就偏。偏得越久,心越冷,手越硬,白衣也会变色。
医疗绝不能市场化,绝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医疗是人民的生命线,不能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谁要是把救死扶伤的事业变成了买卖,那就比资本家还要可恶十倍。
毛主席讲过,卫生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是原则问题。医疗必须“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必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可是只要偏离了这一点,再怎么打着白衣的旗号,里面都遮不住那颗黑心。
回望半个世纪前,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有过怎样的壮丽景象。毛主席亲自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动亿万人民掀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灭“四害”,讲究卫生,讲究预防,把疾病挡在了家门口。毛主席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掀起了人民战争,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齐上阵,硬是把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瘟神驱逐。那种斗志昂扬的场景,至今想来让人向往。
毛主席多次反复强调“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于是,合作医疗应运而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数十万城市医生、医学生下乡落户,赤脚医生更是发展到百万之众。三百万卫生员遍布农村,他们背着药箱,走田间,进农舍,把诊治送到田头,把药送到炕头。那才是真正的人民医生!那时候,医疗费用可以由集体兜底,绝不允许农民因为没钱而病死。
毛主席倡导中西医结合,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热潮,中西结合创造了新医学、新药学。那时,常见病多发病都能群防群治,大批群众动手采药、制药,兴起了“土医、土方、土药”,推行“四自”运动,自采、自种、自养、自制。针灸、艾灸、土法疗法遍地开花,针刺麻醉、金针拨障、针灸治小儿麻痹、艾灸治腹泻,这些成就震惊了世界。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医疗体系。那种精神、那种创造力,是建立在毛主席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力量。
医疗成了生意,药品成了商品,病人成了“客户”。可毛主席早就指出过:私有化越深入,就会拉向资本主义。这条路无论披上怎样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出卖人民利益、祸国殃民的道路。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把医疗工作当作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救死扶伤不仅是医德,更是政治问题。
可事实上,正是在那样的年代,我们依靠群众,依靠毛泽东思想,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卫生网络,培养出一大批既懂医术又有医德的医生,把无数农村从缺医少药的苦难中解放出来。那时候的医疗不奢华、不昂贵,但管用、有效,最重要的是公平。人民群众才是医疗体系的中心,而不是利润表。
所以说,这个行业偏离毛主席思想最严重。因为它本应是最纯洁、最无私的行业,却成了逐利最猖獗的行业。本应是社会主义最坚固的防线,却成了资本主义渗透的突破口。
只有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医疗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健康。只有“一切为了人民”,才能让白大褂不沦为黑心的遮羞布。只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能真正减少疾病,减少痛苦。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华医药宝库,创造新医学新疗法。只有“把重点放在农村”,才能让最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到健康的保障。
唯有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才能彻底清除医疗行业中的污浊,才能重新树立起人民医生的光辉形象。唯有回到毛主席的道路,才能让人民群众再次真正安心,把生命交到医生手中而无所顾忌。
把赤脚医生的脚步声再一次留在大地上,把爱国卫生的风再一次吹进巷陌,把中西医结合的火再一次点亮,把合作医疗的网再一次织密。这样,生死托付才有底,江山底色才不改。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