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实践

作者:食物天地人 2025-07-30 215

  导 语

  如何保障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权利,破解育儿难题,让其从家务劳动走向集体劳动,是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课题。从河北西内村和折虎村的实践来看,集体组织通过打破性别偏见与构建社会化育儿体系,为妇女劳动权益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打破性别偏见,西内村采取算账方式:总结妇女的劳动贡献、测算妇女的增产潜力、计算劳力出工账以统筹安排妇女劳力、核算收益分配规划。这一系列举措彻底扭转了妇女“工分少、家庭地位低”的困境。折虎村则通过组建托保委员会、托儿组与幼儿队等社会化育儿组织,在集体统筹下妥善照料儿童,使母亲们得以安心投入生产。

  合作化浪潮中,集体力量的迸发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桎梏:既使妇女的劳动价值从隐形走向显性,又消解了“育儿拖累劳动”的矛盾。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国农村妇女在集体框架下追求解放的生动注脚。区别于以个体抗争为核心的性别平权路径,这种以组织化力量推动妇女走向社会生产的实践,将性别平等融入阶级解放的宏大叙事中,为妇女的权益保障事业开辟出一条极具社会主义特质的道路。

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实践
图片来于:凤凰网

  

  我们怎样帮助西内村永胜农业生产合作社安排妇女劳力

  ——河北县固安县妇联主任:张清云

  西内全村84户,402人,男整半劳动力111人,女整半劳动力112人,土地2881亩,是半经济作物区。

  1954年在改造落后村的基础上建立起1个16户的小社,1955年春扩大到23户,同年9月全村的农户都入了社,10月转为高级社。

  社的发展虽然这样迅速,但社干部们仍严重存在着小农经济观点,因此他们初步订的生产计划很保守,全社2881亩土地今年计划种10亩丰产谷(每亩产500斤),其他土地仍停留在1955年平均每亩产粮120斤的水平上。全年的施工计划只凭社干部的主观愿望盲目的规定了16768个工作日,(全年平均每亩只用5.8个工)其中妇女工作日7614个,112个女劳动力,平均每人全年7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数的42%。从妇女工作日数上看是不少的,但是还有很多农活和社内基本建设如打钢管井一眼,修砖窑一个,盖房40间等都没有计算上用工数,针对这种情况,县妇联到村后首先了解思想情况,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残存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轻视妇女劳动,如会计说:“别管怎么说妇女也比不上男的”。

  (2)怕妇女出工多挤掉男的工分,如副社长周炳良说:“把妇女安排进去,男的干什么去”。

  (3)生产计划保守,不敢多用工,怕赔了本。如农业股长马炳照说:“妇女全年出200个工作日,到那里去找呢”。

  针对以上思想情况,进行了研究,采取算四笔账的方法进行教育。

  第1笔账总结1955年秋季妇女在生产中的作用,如1955年秋季全社250亩涝花生都由妇女淌着水捞出来,共收入250石瘪花生,解决了全社39个牲口3个月的饲料,节省180元。又如突击种麦时为解决牲口少的困难,除妇女自己推磨外,在女副社长史炳环,女生产队长陈秀齐的带动下发动36个妇女拉双铧犁,这样在秋分节内超额完成了595亩小麦的播种。通过这些事实教育了男干部,扭转了轻视妇女的封建残余思想,重视了妇女劳动作用。

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实践

  丰收的喜悦,1958年拍摄于新乡县

  图片来源:新浪

  第2笔账是算增产帐,分析高级社的优越性以及提高产量的有利条件。如施肥在去年施1000斤的基础上今年提高到10000斤,种谷子去年每亩17000棵,今年采用密植增加到45000棵,玉米去年每亩植1500棵,今年植2500棵,去年没授粉,今年要授粉三次,过去用锄锄苗,今年谷子全部使用手提苗,同时还兴修水利、沟洫畦田等。通过这些算账,打破了社干们的保守思想,鼓舞了干部提高产量的热情,他们积极提出重新修改生产计划,从1955年每亩产粮120斤的基础上,今年提高到650斤,并做出了大面积丰产计划。

  第3笔账根据新的生产计划算劳力出工账,统一安排女劳力。全社计划种棉200亩,除耕地、送粪、铲地用男工外,其他如下种间苗、移苗、整枝、拾棉、打棉柴均由妇女包起来,约计用4000个工作日;谷子160亩,手提苗3次用960个工作日;花生477亩,压蔓、锄草用2183个工作日;栽白薯150亩,栽秧、翻秧,用785个工作日;玉米320亩授粉3次,共用1200个工作日;3000棵果树刮皮,拿梨狗、剪枝、喷药以及秋收、打场、喂猪、养鸡、积肥、选种、剥花生种籽、给牲口炒料等活共用9180个工作日,全年妇女计用18309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数的42.9%。全社女整劳力67个,每人平均全年得192.6个劳动日;女半劳力45个,每人全年得120个劳动日。

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实践

  妇女们在编篓子 | 图片来源:新浪

  第4笔账是算收益分配帐,全社2881亩地可收1,872,650斤粮食,扣除牲畜饲料15600斤,公粮57620斤,公积金、公益金93632斤,社内杂项开支3000斤,净剩1,702,798斤,每斤粮食折合1角,共折合170,279.8元,每个劳动日合3.99元;这样一个女整劳力全年可得768.67元,女半劳力可得478.8元。

  通过算四笔账,大大地鼓舞了干部和社员的增产情绪,修改了生产计划,妥善安排了妇女劳力,达到了三满意:

  第一是干部们满意,如农业股长马炳照说:“县妇联帮咱做的生产规划又细致又好,按这个计划办事大伙准得享福”。社干们对办好高级社有了信心。

  第二是社员满意,在社员大会上通过生产规划公布了收益分配帐之后,社员们的生产热情更高了,有很多妇女们反映:“这回可有盼头啦,妇女能做的活都交给我们妇女做了”。当场有21个多子女的母亲积极要求组织托儿互助组,准备放下孩子投入生产。

  第三是家庭满意,全社80多户,一般的都开了家庭会,安排了家务,有的还做到了家庭分工,如史炳环家六口人(二个小孩)母亲看孩子,喂猪、做饭,姑嫂都投入生产。

  全社妇女目前都投入积肥运动,五天内挖河泥40车,抬落房土60万斤,小灰单存1680斤,锅底肥4200斤,很多妇女利用生产空隙做针活,已有43户的妇女做了336双鞋,6双袜子,74件衣服。以保证完成出工计划。

  二

  折虎村幼儿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全国妇联福利部整理

  1951年河北省邢台县折虎村开始试办了农忙托儿互助组以后,群众很满意,但当时只收1到3岁的孩子,4到7岁的儿童仍然散在家里,东跑西串也常发生不幸事故。如有的孩子上房玩跌了下来,也有的孩子玩火柴,燃着了柴垛、房屋,母亲们同样不能安心生产。特别是这些孩子成群结伴拔玉茭、青麦子烧着吃,上树摘果子等,急的男社员向这些孩子的母亲说:“你把孩子管一管,别让他们到田里毁坏田禾。”群众要求把这些大孩子也组织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折虎村在1954年开始在一个社里组织了一个有40余个孩子的幼儿队。

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实践

  边带孩子边做手工活的妇女,1957年拍摄于

  新乡市郊区 | 图片来源:新浪

  开始组织幼儿队时,虽然有社长支持,群众也有要求,但母亲们思想上多少还有些犹疑:一方面觉得孩子在家里没人管容易出危险,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大孩子自己能玩,不碍手也不碍脚,要人看又得出工分。当时找到一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女青年积极分子靳全玲做小老师,但开始时她思想不通。

  针对以上问题,该社社长就向母亲们指出了40余个孩子让一个小老师照看着,每人才换几厘工分,孩子却能安全,大人也能安心生产,庄稼不受遭害,孩子也能养成好习惯;又向靳全玲指出:这和旧社会给地主家当保姆不同,把孩子带好,受母亲拥护,群众爱戴,这正是一件光荣的事,同时也告诉她在开始会有困难,鼓励她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40余个孩子开始组织在一起时,有的哭闹,有的跑回家去,乱乱糟糟,社长就亲自帮助靳全玲一起照看了几天,用花纸剪些小条条给他们粘着玩,带他们做做游戏,又从社的花生种中找些瘪的给孩子们做点心吃,慢慢地孩子熟悉了,不再往家跑,也不哭闹了。

  这时幼儿队只是农忙时逢五和十的日子才集合,农闲时不组织,靳全玲的工分,按她平时参加农业劳动情况,规定每看孩子一天得7分,由孩子的母亲平均分摊。

  到1955年春天,折虎村5个合作社合并成一个,4到7岁的孩子也由40余名增到82名。社领导研究在全社成立一个幼儿队,并增加一名小老师,但是没有找出能够胜任这一工作的人,就协助靳全玲把82名孩子编成6个队,12个小组,每个队、组选出队、组长,由大一点的幼儿队员担任,协助小老师将孩子组织起来加以照顾,克服了老师少孩子多的困难。社领导还决定小老师看孩子的工分,由7分增到12分,工分仍由母亲分担。

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实践

  保育员和开心的小朋友,1958年,拍摄于

  北京实验托儿所 |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1955年年底折虎村附近8个村并成一个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几千年来农村的“冬闲”变成了“冬忙”,母亲们、男社员们对组织托儿组、幼儿队的要求更迫切了。社领导根据这种情况及时进行了研究,决定全社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部组织起幼儿队或幼儿园,老师的工资由社总收入中开支,这一决议经过全体社员讨论通过,并肯定下来列入了社章中。

  这样全社8个自然村就成立了5个幼儿队(内有2个临近的村联合成立了一个),幼儿队是在农忙时天天集中,农闲时逢三、六、九的日子才集中;同时为了使孩子们能不间断的受到教育、巩固教育的成果和适应妇女们常年参加生产的需要,又把折虎等原有的两个幼儿队都提高改成了幼儿园,这两个幼儿园都有固定的园址,有玩具和洗脸用具等,还有较健全的卫生制度和教学制度。这7个幼儿组织分别由7个小老师照看,小老师的条件:有高小或相当高小文化程度的女青年,成份好,有耐心。她们的工分以不低于其本人下地参加生产所得的工分为标准。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幼儿组织的工作,全社还组织了幼儿园网,由靳全玲负责,每7天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在会上交流工作经验,提出工作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开会时还吸收社内带一至三岁孩子的托儿组、所的保姆组长参加。该社并由文教、福利、卫生股长和母亲、保姆、小老师代表等组成托保委员会,直接负责领导幼儿队、园和托儿组、所的工作。这些委员分布在7个自然村中,负责掌握本村幼儿和托儿工作情况,协助解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并向小老师和保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实践

  石家庄市休门管理区幼儿园 | 图片来源:新浪

  两年来幼儿队老师在工作中逐步摸索,结合农村中心运动,以该社具体的好人好事教育孩子,并向孩子们着重进行了清洁卫生、团结友爱、不打人、不骂人和爱社的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群众反映:“幼儿队孩子入小学后,守纪律爱学习,能和小朋友团结互助。”

  中共邢台县委给予这一工作很大支持,在各种会议上传播折虎村幼儿队的经验,并要求全县205个高级社在今年春耕前,社社成立托儿组(所)外,还要成立幼儿队。至今已有150个社成立了幼儿队,其余的社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END—

  文章来源:节选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妇女工作的经验》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研究室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