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左派应为劳动者谋取各种利益,而不是希望把劳动者变成穷光蛋
许多号称左派的人打着马克思主义教条的旗号,反对和批判我们对刘强东扩大工人就业、增加工人收入和福利的赞扬,是把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寄托在资本家老板身上,是在帮助资本家用更多的工资和奖金腐蚀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推迟和避免工人阶级的革命造反,以此来延缓和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支持和转发这类帖子和文章的人,除了极个别人是一种龌龊下流的恶意攻击之外,绝大多数人是一种糊涂的错误认识。
我们赞扬刘强东在经济下行期间不仅不解雇员工,不降低员工工资,不向员工身上转嫁负担,反而扩大招聘员工,增加员工收入和提高员工福利保障水平,这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家当中极其罕见的现象,我们点赞鼓励这种现象,就是希望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刘强东的京东一样,能够劳资双方共度难关,通过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来推动员工和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进而推动社会早日摆脱经济下行的困境,而不是单方面向员工身上转嫁风险,或者降低员工的收入,减少员工的福利保障,把996和007变成一种常规工作制,甚至干脆解雇员工,经济危机大潮到来之前,先把员工推入贫困深渊。
有人总是说什么经济下行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造成的,不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雇佣地位,单靠增加收入和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根本不起作用。抽象地来讲这话没错,但是在目前短期内不能改变这种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我们左派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推动企业和社会增加或维持现有的就业水平和工人的收入水平,减轻经济下行和经济危机对工人和劳动者的打击,而不能因为企业增加就业和收入不能改变员工的根本命运,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放弃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眼前利益,因为老百姓一个馒头吃不饱,就剥夺掉老百姓最后一个馒头,就像红军时期左倾路线那样,为了加速革命到来,就烧掉农民的房子,强制把农民变成无产者,结果只能把许多农民推向革命的对立面。
马克思曾经讲过我们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在现有的条件下维护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抗战时期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减租减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关系,只能减缓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压迫程度,从而放弃减租减息,而是顶着党内外的巨大压力,甚至冒着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破裂的危险也坚持减租减息,给中国农民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中国农民能够活下去,把农民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发动亿万万农民进行抗日救国的根本条件和根本动力。如果当时因为减租减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被剥削被压迫的悲剧命运而放弃减租减息,那么就不可能最终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
在这个问题上当今中国左派比西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的左派要落后很多,虽然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左派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人民大众解放的根本道路,没有找到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解放道路,但是他们在捍卫人民眼前利益的问题上却在不同程度上走在了中国左派的前面,不放过任何一个增加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利益的机会,而不像当今中国左派这样既不知道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在哪里,又拒绝维护人民的眼前利益,甚至不仅不维护人民的眼前利益,还天天盼望着人民大众被剥夺干净,陷入要么饿死要么革命的生活绝境,以满足这些左派的革命幻想。
20年前的俄罗斯共产党就是如此,重新成立后只想着实现人民大众解放的根本利益,而不顾俄罗斯人民的眼前利益,结果就是把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眼前利益全都丢掉了,把俄罗斯共产党变成了一帮老头老太太的怀旧俱乐部,连西方左派政党那种政治花瓶的作用都没有起到,眼看着再次被历史抛弃,他们才转变路线,在目前没有条件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条件下,全力支持普京有利于人民利益的改革,反对不利于俄罗斯人民特别是底层民众的负面改革,在与普京的合作中最大限度地争取人民的眼前利益,越来越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支持,目前已成为俄罗斯第二大政党。正是由于俄罗斯共产党弥补了普京民主主义改革的短板,所以俄罗斯还没有像美欧国家以及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失败后的南美国家那样,形成极右势力的崛起和上台。
中国左派一定要接受世界各国左派团体和左派政党的经验教训,不要只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出发,而是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既要追求人民大众长期的根本利益,也不能放弃人民大众任何的眼前利益,特别是在劳资关系方面,在根本改变劳资关系的雇佣性质之前,能为广大劳动者多争取一分钱就多争取一分钱,能为广大劳动者减轻一点儿负担就减轻一点儿负担,在阶级利益的分配方面,绝不能牺牲劳动者的任何利益。劳动阶级只有在维护自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面前,才能牺牲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绝不能为其他任何阶级牺牲自己的利益,无论是长远利益还是眼前利益,是根本利益还是局部利益,全都不能牺牲。
这就是我们为眼前的刘强东、于东来等进步企业家点赞的原因。我们是站在工人阶级而不是资本家阶级的立场上为他们点赞。
2025年7月3日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6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