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敢说真话,他们就开始撒泼了!

作者:还是那个胖胖 2025-04-28 2958

  掩学生之口,以为能塞天下耳目。

  可笑的是,真相从来不会因为被骂、被压,就能把真相埋进土里。可惜,真相就像春雷,再小的声音,也能劈开沉默的夜空。

  有些事,看起来小得不起眼,像一粒沙子。

  可一旦踩在良知上,它就是钉子,扎得人钻心疼。

  比如,最近4月27日,荔枝新闻就报道了这么一则新闻:

  #四川苍溪县,发生了一件看似“小事”,却实打实戳到了无数人心底的痛:

  一名学生,因为学校晚自习时间安排不合理、#食堂饭菜吃出蛆,打电话举报。

  本来,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接受监督,改进问题。

  结果呢?

  这名学生等来的,不是感谢,不是调查,不是改进,而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辱骂:

  “你这个年龄不读书干啥子,我代表你老爸老妈来骂你,你XX的,给老子好好读书!”

  这不是训话,这是威胁。

  不是沟通,这是打压。

  这哪是教育工作者该有的嘴脸?分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暴力。

  舆论迅速炸锅。

  苍溪县相关单位也动作很快,连夜发了通报,大致意思是:

  承认工作人员有言语失范,停职检查;

  食堂饭菜检查了,没发现问题;

  晚自习作息符合规定;

  最后感谢大家的监督支持。

  表面一套程序走下来,看着挺圆满,问题好像被迅速归零了。

  但细想之下,每一条回应,都透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敷衍与傲慢。

  先说辱骂学生的工作人员。

  回应中的态度是,“存在言语失范”,所以“停职检查”。

  听着好像挺严肃,实际上呢?

  所谓“停职检查”,大家心里应该也都清楚,在很多地方,面对舆论危机,最擅长的处理方式,就是“个别化”问题,把系统性的问题装进个人的口袋。”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工作人员当然有责任,但请问,他一个人是怎么养成这种一开口就把学生骂得狗血喷头的习惯的?

  是谁给了他这种俯视学生、视举报为罪过的心态?

  是谁默许了这种“不听原因,直接开骂”的态度?

  一句“停职”,解决不了什么。

  咱们再看食堂饭菜问题。

  通报非常有章法,强调检查了食堂,走访了学生、陪餐教师、陪餐家长,都表示没发现异物异味。

  听起来,逻辑上也很严密。

  但问题是,常识告诉我们,临时检查有什么意义?

  风声都传开了,谁还敢在这个时候出纰漏?

  你今天去看,自然是窗明几净,饭菜冒着热气,样样达标。

  真正有意义的,是彻查历史采购记录、储存记录、加工记录,是查明之前有没有疏忽管理,是问问是不是偶发事件,还是常规现象。

  但是,而如果只是选择了最轻巧、最便宜的做法——只看今天,只问现在,只信配合。

  于是,举报人的话成了“孤证”,在一纸漂亮的通报中,被悄无声息地“归零”了。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不是饭菜有没有蛆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真的在乎一个孩子说过的话。

  当一个孩子鼓起勇气举报,最后却看到整个系统轻飘飘一句“未发现问题”把一切抹去,他以后还敢说吗?

  他以后还信谁?

  这件事最让人愤怒的,说到底还是举报学生被辱骂的那一刻。

  教育,本应该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敢表达。

  但这位工作人员的反应,赤裸裸地告诉孩子:

  你可以读书,但不能质疑;

  你可以埋头苦干,但不能抬头看路;

  你可以忍受不公,但不能发声求助。

  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独立的人,而是驯化的机器。

  不是敢于创新、敢于改变世界的新一代,而是懂得察言观色、忍气吞声的工具人。

  说得直白点,不是孩子不行,是环境不让孩子发出质疑。

  你说,教育是什么?

  是护航,而不是驯服;是点燃,而不是压抑;

  是告诉孩子:你可以质疑、可以提问、可以为了更好的世界发出声音。

  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被动灌输的容器,甚至是当成服从管理的对象。

  当某些工作人员,开始害怕孩子发问,开始用辱骂去应对质疑,开始用通报去模糊真相,那么它距离堕落,就只差临门一脚了。

  教育的荣光,不在于有多少状元,不在于有多少金牌,而在于有没有一个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然生长,阳光、正直、有尊严地长大。

  一个地方对待孩子的态度,藏着它的未来,难道不是吗?

  一个敢讲真话的孩子,是这个社会最珍贵的希望。

  如果连他们都要被打压、被训斥、被噤声,那么这个地方,注定只剩下假话、套话和空话。

  掩学生之口,以为能塞天下耳目。

  但真相是,你可以封住一时的嘴,却封不住时代的耳朵。

  你可以扑灭一支小小的火苗,却挡不住整个春天的燃烧。

  这不是简单的危机公关,不是表面整改,而是得懂得真正尊重每一个发出声音的人,哪怕他还只是个孩子。

  因为,他们不是问题制造者,他们,是未来的建造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