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奸与用忠

作者:《红延》编辑部 2025-10-14 269

  “廷无忠臣,社稷必苊。”《六韬・武韬》中这一警世箴言,穿越千年时空依然振聋发聩。姜太公在阐释文伐之术时早已点明,若朝堂之上奸佞当道、忠良难立,便会出现 “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的危局。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深刻把握 “锄奸” 与 “用忠” 的辩证关系,以铁腕惩腐净化政治生态,以忠诚担当凝聚奋进力量。

  “锄奸” 当破立并举,彰显纪律刚性。所谓 “奸”,在当代既是郭开式出卖国家利益的阴谋家,也是那些在权力考验中失守底线的腐败分子。一个党员干部在国内外存有巨款,拥有数不清的豪宅,说他忠诚恐怕连鬼都不肯相信。考察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忠诚,要重点考察他的存款、房产,要重点考察他对家属子女、兄弟姐们、亲友的安排与教育,而不是搞虚头巴脑的测评。从云南文山州住房公积金中心原主任李锐十八大后仍收受财物 87 万余元,到各类 “风腐一体” 的隐蔽违纪行为,这些 “朝堂之蛀” 虽无古代叛国之名,却有侵蚀民利、动摇根基之实。“破法无不从破纪开始”,锄奸必先明纪,要以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的坚决态度,把纪律这根 “高压线” 架得更高更牢。近年来,从 “打虎”“拍蝇” 到 “猎狐”,从整治 “舌尖上的浪费” 到查处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正是通过持续净化政治生态,让 “当官发财两条道” 成为共识,为忠良辈出扫清障碍。

  “用忠” 要搞五湖四海,选贤任能,激活担当动能,不搞草台班子。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正如诸葛亮所言:“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新时代的 “忠臣”,是黄宗德般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义无反顾奉献一切” 的革命老兵,是王永志一辈子投身航天事业的大国工匠,是赵忠贤在简陋条件下攻克科技难关的科研先锋。他们的忠诚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对党的信仰、组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绝对遵从。用忠之道,在于把 “忠诚、执着、朴实” 作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让谷文昌式的 “潜绩” 干部、杨善洲式的奉献干部得到尊崇与重用,使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境界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流。

  “锄奸” 与 “用忠” 从来相辅相成。没有对奸佞的坚决清除,忠诚者便难以施展抱负;没有对忠良的鲜明支持,锄奸便失去根本意义。战国时赵国因郭开而亡,南宋因秦桧而衰,历史早已证明:奸邪不除则忠良难立,忠良不举则社稷难安。今天,我们党以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的清醒,既划清纪律红线惩治腐败,又树立榜样标杆弘扬忠诚,正是对 “廷有忠臣,社稷永宁” 古训的当代践行。

  奋进新征程,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更需坚守 “锄奸用忠” 的政治智慧。要以党纪国法为刃,持续清除害群之马;以理想信念为魂,培育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唯有如此,才能让忠诚者昂首前行、奸邪者无处遁形,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不可摧的政治根基,让 “社稷常青” 的千年期盼在新时代变为现实。

  阅读91

  ​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