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敌人来授课,这些大学在想什么?
我本来不想写这篇文章的。
一来,这事太脏,写下来等于手上沾了灰。二来,这事太滑稽,像一出劣质的喜剧,不值得用笔。可是,有些喜剧笑过之后是要呕吐的,而呕吐也算是净化,所以我写了。
一
龙大瑞是个什么人?
一个坚定不移、彻底的反华分子。这个评价,不是我编出来的,也不是茶余饭后的道听途说,而是他自己像撒芝麻一样撒出来的言论。涉疆,涉港,支持恐怖组织,给分裂分子站台——他一件不落,还要贴上“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金标签,好像戴了这个护身符,就能把沾着血的刀说成是手术刀。
2019年,他为东突恐怖组织说话;同年,为香港黑帮分子喝彩;2021年,他又摇着旗反党。除此之外,他还在中国境内推广未成年人变性项目,在一些高中搞“示范活动”,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只是,他救的不是中国的孩子,而是他心中的“国际样板间”。
这样的简历,足够让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警觉。可有些人不警觉,他们热情得像招待亲爹回来探亲。
二
香港大学法学院请他来谈LGBTQ,像是请狼到羊圈里“研究”羊的权益。
中南大学法学院请他来讲性骚扰案件的证据问题,他说“不要过度依赖公安机关调查结果”,好像中国的公安都是闲来无事造假出案的工匠,而他的嘴就是正义的测谎仪。
南开大学法学院请他来演讲,领导笑得合不拢嘴,仿佛捡到了宝贝。
到了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权暑期班也不落后,还请他讲“法院如何处理性骚扰诉讼”。
这就像有人刚在你家门口放火,你还请他进屋教你怎么防火。
三
有人可能说:我们请他是为了学术交流,和政治无关。
我只能笑。
这和“我们请瘟神来,是为了研究祛病”有什么区别?
而且,瘟神进屋后,倒不是给你开药方,而是顺手在锅里撒了一把毒。
学术自由并不是学术无底线。自由,是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谈的;否认现实的人谈自由,只会把自由变成破坏的旗子。龙大瑞的现实,就是一个反华分子。你可以喜欢他的研究,但必须承认——他是敌人。
四
你以为这些大学不知道?
那你就太抬举他们的“纯洁”了。
我翻看了那些邀请的时间表——2019年、2021年、2025年——龙大瑞的反动言论在这些年里喷涌而出,用不了一分钟搜索就能找到,可他们像失明了一样。失明不是因为眼睛坏了,而是因为看见了会很麻烦,所以索性不看。
邀请前不查,邀请后不认,曝光后不解释,最后是悄悄删网页、撤新闻、封口令——干净利落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南开大学把“取得良好效果”的新闻删了,中南大学的网页也静悄悄,香港大学更是安静到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至于给公众的解释?没有。因为他们觉得公众是三岁小孩,忘性很大。
五
我倒想问问这些学院的教授和领导:
你们不是法学院吗?不是教学生辨别是非、尊重证据的吗?那为什么对一个公开支持恐怖组织的人,证据摆在眼前,你们却视而不见?
你们不是常说“要有国家安全意识”吗?那为什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不去实践一下?
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比多次不公的行为危害更大。” 你们不是连培根的名字都听过吗?还是说,只记得他的培根炒蛋?
六
有人劝我别写,说这会得罪人,尤其是得罪某些学校的某些学院。我只好笑笑:
我又不是去偷他们的奖杯,我只是把他们请来的“嘉宾”拿出来晒晒阳光。阳光下站不住的,是嘉宾,还是主人?
有人又说:我们要对外开放,不要闭关锁国。
是的,开放是要的,但开放不是敞开大门迎敌人,闭关不是关掉窗户防毒气。
真正的开放,是取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见什么都往嘴里吞——那样吞多了,早晚撑死。
七
我想起一句刑法学讲义里的话:“有良知教育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
很可惜,有些人恰恰相反——他们的良知已经被学术外衣蒙得严严实实,连呼吸都透不出来了。
于是,龙大瑞就能在他们的讲台上侃侃而谈,他们还能在台下鼓掌,仿佛鼓的是一场盛世,而不是一场荒诞剧。
八
最后,我再说一遍:
第一,谁请谁负责,不要扩大化。
第二,处理要透明,不要删帖当没事。
第三,支持开放,但要守住意识形态防线。
否则,下一个龙大瑞,不会走到校门口才被发现,而是会在讲台上站稳了,还会有人替他倒水、递麦克风——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世界的声音。
到那时候,笑的就不是观众,而是敌人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