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反感的,就是他们这种态度!

作者:有竹不倒 2025-08-22 98

  民警半夜找曝光问题的家属谈话,家里老人被吓得轻生,这件事今天开始上热搜了,虽然热度依旧不大。

  这是基操,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操作。“亮证女”的热度,都还没彻底冷却下来。曝光问题,民警上门,舆论热搜。哪怕闹到最后,顶多也就是上门的民警被调离岗位,或者带薪休假避避风头。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在这种熟悉的“配料表”里,感受到一种更让人熟悉的态度——敷衍,傲慢,无所谓,你奈我何?

  关于此事,在今天新的报道里,有增加了几条细节。我摘出来,各位可稍作品鉴。

  一处:该居民透露,当地政府规定8点上班,他8点19分到窗口,空无一人。到8点45分去到其他办公楼,发现办公室房门紧闭,同样找不到工作人员。

  民警半夜上门找该居民的父母谈话后,记者致电棉花坪乡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当地乡政府上班时间在9时,不存在工作人员迟到的情况。

  可当记者指出“宁远县政府规定政府机关上班时间是8时”后,该工作人员又表示:上班时间确实是8时,因一部分工作人员住得较远,存在迟到、缺岗的情况。

  有些人可能会直接忽略这段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但事实上,这个片段已经非常说明问题。某些官方的工作人员,对着镜头、对着记者的采访,都能做到面不改色的撒谎,如果整个剧本全由他们自己私底下自由发挥的创作,故事将荒谬到什么程度。

  而且,即便被记者当面戳破谎言,也无所吊谓,居然也能堂而皇之的把话接下去,弄出了“住的远”这种丑陋到极致的理由。

  住的远,就可以比别人少干点活?照这个逻辑,云南贵州的人,一定得找北京上海的工作,那样的话,就可以每天躺在家里收工资了。因为住的远,人还没到公司里,就已经下班了。

  前一刻还在说“不存在人员迟到的情况”,下一刻就能完全忽略自己一分钟前说过的话。若非极其无视镜头前的人,甚至完全不把那些人的知情权和抱怨当回事,恐怕都无法做到这般风轻云淡,恬不知耻。

  也因此,这种无视、无所谓的态度,让人反感到了极致。

                                                    让人反感的,就是他们这种态度!

  至于第二处和第三处类似的细节,也都体现在最上面那张截图上,我同样帮大家用红线圈了出来。

  二:相关涉事人员被调离原工作岗位。

  三:记者致电宁远县公安局和及棉花坪瑶族乡人民政府,记者表明意图后,接电工作人员以不接受来访为由挂断电话。

  记者能问什么?无非就是4个民警,三更半夜是以什么理由去找老百姓谈话的,你们白天是不上班吗,为何一个个独爱夜里上门?

  但对方直接拒绝接受采访,你奈他何?

  这是同样的态度,他们根本不虚任何舆论,因为一手“拒绝”制一切。即便记者证上写明了在类似公共事件上,官方部门、涉事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记者的采访。

  那么,他们半夜上门是干什么去的呢?答案写在一个小时前最新的回应里。

  半夜前往,不是因为曝光工作时间缺岗的事情,而是该男子转发了一条公安局的内部消息……说实话,就是如此巧合,巧合到正常人很难看得懂,巧合到普通人难以置信。

  既然这般敬业,又没做错事,且还有执法记录作证,为何面对舆论却仍要拒绝记者采访呢。所以,只有完整的执法视频,才能成为最有力的解释了。

  突然想起前不久武大事件中一句相当热门的话:不要因为你的正当行使权力,而造成他人不利的后果。

  对于记者来说,采访就是正当行使权力。可对那4个上门的民警而言,记者正当行使权力,就很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不利的后果。

  可我想请问一下,这种不利的后果若真的出现,又真是记者造成的吗?

  答案显而易见,从某种角度来说,法律一直在不断的行使它的权力,而几乎每一次,都会给“他人”带来不利后果。可谁都知道,错绝不在法律。

  但现在有一种态度却表现出,错在记者,错在法律的意思,于是抗拒后者。

  正是一次次在这种“态度”之下,毫无疑问,亮证姐、以及此次民警半夜上门吓得老人喝农药之后,必然还会继续出现同样的事情。它们之中有些可能会曝光到热搜上,被人们议论。有些甚至连阳光,都不一定能见到。

  就像拒绝记者采访一样,拒绝见光;也像随口说谎一样,再说一个谎。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