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到这种程度,会不会有点太不尊重人了?
周一的午休时间枯燥且烦闷,但看到下面这条新闻时,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前几天黑龙江佳木斯迎来中考,一学校的校长为了给考场的学生降温,“隆重”地给每个考场准备了一盆冰块。
是的,你没看错,每个考场获得一盆“冰块”降温。
看着该校长在视频上一脸心疼学生的样子,不好意思,真的没一点办法,我笑出了声音。这尼玛什么年代,搁这儿糊弄鬼吗?
这摆明了不是降温,是降智啊。
其他的先不说,咱理性一点,这玩意儿除了作秀,它真能在“考场”起到效果吗?哪怕是初中物理都没学好的人,也知道这玩意儿在几十平的空间里,连“象征意义”都勉强。
冰块之所以有一点降温的效果,是因为固态融化为液态的过程会吸收一点点的热量,影响范围大概一到两个平方。所以有时候你会看见人们把冰块放在电风扇前面,也就是冷风机。
但是你把它放在二三十平方甚至更大的空间里,除了碍事,几乎毫无作用。
至少对人类的皮肤和感官而言,你不会察觉到温度有任何变化。而且高湿环境中,水汽上升不仅不会有降温效果,反而可能加重闷热感。
因此,不说这场“表演”有多浮夸,首先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在扯犊子。
那你还指望人们给你点个赞吗?虽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身边或许有傻叉,且数量不少。但是,跟正常人的数量相比,还是很悬殊的。
于是评论区的画风长啥样,不用我说了吧。整整2.7万条评论,我翻了两分多钟,竟然全都是在讥讽。
“666,考生还体验了一把古代妃子的待遇。”
“冰块也是校长的儿子喝星巴克剩下的吧?”
“学生读陋室铭,以为刘禹锡在炫富……”
你以为他们是在给群众降温,其实是在升温,只不过升的是怒气值。
其实这几天类似的消息还真不少,昨天也有高校学生抗议宿舍没装空调上热搜的新闻,一些学生甚至因为热的受不了睡到了地下室里。但至少别人的解释还稍微能看一眼,诸如什么“老校区电路问题不敢装,校内的电路已经基本翻新完成,在等校外部分完工”之类。
这种吧,至少是解释给人听的。可每个考场搬一盆冰块去降温,是演给人看的,还是演给摄像机的?
还校长搁那儿亲自搬。想表达什么?唉,太穷了,保洁都请不起是吗。就这,你能怪评论区里全是讽刺,怪网友们刻薄,怪我用词粗鄙吗?
粗不了一点,全特么活该遭骂。大家早就不信眼泪,尤其是装出来的那种。
核心问题很简单:为什么不装空调?是现在的学校真的穷得叮当响?还是说,那些本该用来装空调的钱,已经被拿去“另有用途”?
这几天审计署的报告在全网大热,其中就提到了相关内容,有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存在严重质量影响,有的食堂没地方放桌椅导致2025年了学生们还必须站着吃饭,甚至还有“教室漏雨”的神奇存在……
那么钱去哪了呢?
答案很简单,同样写在报告里。教室漏雨没钱修,却有钱投入1.67亿元搞形象工程;穷的让学生站着吃饭,居然花1万多一棵买树,一年就买了380多万、另外再花238万造假山;甚至还有110个县通过直接挪用、虚列支出等手段侵蚀补短板资金40.89亿元……
他们说没钱修屋顶,却有钱给泥土镀金。
檐下漏雨无人修,假山迎宾笑春秋。
所以,真别表演了。本就演技拙劣,再加上这些狗血的事实,不仅可笑,居然还多了一丝恶心的感觉。
当问题不再能得到真诚的回应和对待,而是用冰块演戏、用假山遮羞,那它本身就成了最需要“降温”的对象。
热不是最大的坑,最让人心寒的,是在高温下还要把脑子拿下来放一边,去看一出出凉飕飕的假戏。
用汤师爷的话来说,就仨字儿:呸,恶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