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辩证法
关于强弱的话题,人们可能会谈到,身强或身弱,壮硕或瘦小,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分法;人们也可能会谈到,势强或势弱,觉者或沉者,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法。
关于人本身——古代人有言,“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世界有名言,“一息若存,希望不灭”;现代人常说,“不蒸馒头争口气”。也就是只要还有精气神,有那么一股“起来”的劲,那么不论客观的生理条件如何——觉醒者往往意味着有力势强,与此相反沉沦者往往无力势弱。
从工作异化到食品毒化,“久站”、“久坐”,“煤粮油”、“镉大米”.....人民大众不幸遭遇“健康攻势”,健康产业的昌盛反衬大众健康的危境。这是现实中制约人们“不能强”的生理生物因素。从精神毒化到认知分化,“奶嘴乐”、“信息茧房”,“分工歧视”、“内卷与互害”.....人民大众不幸遭遇“认知攻势”,底层对立的盛行反衬大众认知的散状。这是现实中制约人们“不能强”的社会意识因素。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阅文)五五断更到(工人)反996行动,从食品安全话题的热议到零添加食品的出圈。人们正“用手说话,触屏批判”——选择微弱的希望与未泯的良知。“自觉不自戕,觉醒不沉沦”。从共同体的建立——工人互助与认知探讨,到外卖台的大战——人性化系统vs困人的系统(某团外卖员语:被困在系统里)。人们正“回归人本身,关注人本身”。“劳工神圣”正在不断历史地回响,“人民万岁”正在成为宇宙的永恒。
正如导师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者往往强的是“社会关系”,弱者弱的往往也是“社会关系”。而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只有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武装人的思想的大脑,才有进一步破旧立新,祛除顽瘴痼疾的可能。这也就是教科书的经典句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思想就是这样的能够正确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社会意识、进步思想。还记得国歌的第一句吗?“起来,.....”,这就是毛主席那一代人给后世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永不为奴。
永不为奴,奋起直追——文明精神,野蛮体魄——这就是人们由弱到强的过程。
人们“自在—自觉—自为”的一步步进步,“1%强,99%弱”的精英旧秩序就会转变为“99%强,1%弱”的大众新秩序。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