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打劫是持刀拦路,现在是用算法直接硬抢!

作者:还是那个胖胖 2025-05-01 1160

  “算法从不讲公平,只讲利益分层。”这是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应景的一句话。

  开篇,扯件小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

  两部手机,点同一家外卖,价格不一样;打车到同个目的地,用同个APP,价格也不一样。

  以前呢,胖胖还不知道有这种说法,直到身边朋友提醒,我亲自试了一下,果然。

  某种外卖平台、打车软件,价格真的是“看人报价”。

  有可能你点得越多、用得越勤,平台反而越不给你好价。

  “杀熟”这个词,虽说呢,听上去就挺土,但它的背后是一套精致的剥削规则。

  就像以前你去菜市场买菜,老板一看你天天来、又不会讲价,直接抬价;

  现在平台连这一步都省了,直接靠算法决定卖你多少钱,你值多少钱。

  你在明,算法在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哪次被宰了,也无从判断价格是否合理。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礼记·大同》里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

  物尽其用,力尽其才,不应独占,人人共享。

  不过呢,到了今天,在算法操控的数字社会,我们的现实却是“物尽其用,利归平台”。

  胖胖聊的这事可真不是小概率。

  最近呢,就有个很夸张的案例上了热搜。

  据《扬子晚报》报道,#“某咖啡”被曝在微信小程序里对不同账号显示了不同价格。

  四个账号、四部手机,同样点一杯“生椰拿铁”,价格竟然从9.9元到13.9元不等。最贵的账号,居然是消费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会员。

  这个新闻关键词都上了热搜:#4部手机点出3种价格。

  门店回应说,“每个商圈优惠不一样”“可能后台发券策略不同”;官方客服也出来解释,说不会有“买得多价格反而高”的情况。

  但说实话,这种解释大家都听烦了,套路我们也都太熟了。

  真要讲逻辑,那请问,同一时间,同一地区,手机并排下单,凭什么价钱不同?如果这不叫“大数据杀熟”,那叫什么?

  对吧?证据在这里摆着,不是嘴硬能糊弄过去的。更别说还有无数网友包括胖胖在订外卖、打车、购物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这不是偶发,而是一种普遍的趋势,一种消费逻辑的潜规则:“谁控制了数据,谁就控制了价格。”

  平台坐拥用户行为数据,通过行为画像精准“算计”你,比你身边人还懂你。

  这种定价逻辑已经不是简单的“会员有优惠”,而是“谁忠诚,谁被杀熟”。

  你使用越频繁,数据越多,画像越清晰,平台越知道怎么把你往最合适的价位上收割。

  你像平台的回应呢?说是“优惠不同”、“区域不同”,还甩锅给“门店策略”或“系统随机性”。

  但这不是用算法算计用户是什么?

  你永远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原价。

  那胖胖看了一下,根据法律人士的分析,如果只是“随机发放优惠券”,尚不能完全认定为“大数据杀熟”;但如果平台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定向发放优惠券,或人为制造价格差异,就涉嫌违反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这不是我说的,是有法规依据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享受公平交易权。这种“看人下菜碟”的算法行为,已经踩在红线边缘了。

  所以这事吧,胖胖并不认为只是“商家行为不当”的问题,它背后是某些商业系统逻辑的转变。

  从“千人一价”到“千人千价”,从“会员制优惠”到“数据定价歧视”,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将技术优势变成利益手段。

  这种趋势一旦无监管,就会变本加厉。

  从一个角度看,这反映出的是整个消费生态的信任危机。

  当消费者发现“买得多反而贵”,“用得多反而吃亏”,那平台的“忠诚度体系”就成了笑话。

  人们会开始反向操作,频繁注销账号、换设备、开小号,甚至造假行为反制平台算法。

  这也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信任倒退。

  胖胖在这里就想问一句:算法能否被监管?

  不管平台多大、数据多复杂,只要影响到公众利益,其实就不能只靠企业自律。

  必须要明确界定什么是“合理差价”,什么是“算法歧视”;要有技术审计机制,对平台算法进行外部审查;更要有信息透明机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对吧,任何技术发展不能以损害个体权益为代价,不能让“算法”成为剥削的新工具。

  平台不能一边嘴上喊“为用户服务”,一边背后掐准你钱包的动脉精准下刀。

  技术发展应服务于公平,而不是制造新的不平等。

  不得不说,过去打劫是持刀拦路,现在是算法开价。

  看上去文明了,实则更隐蔽、更精准、更难发现。

  但消费者呢,也不能因为平台让生活便利了,就默认它们有权定你价格。

  也不能让消费者每一次消费,都是一次被“算法决定价格”的过程。

  这真的不是科技进步,而是科技收割!

  平台不是慈善家,但也不能做剃刀匠。

  技术如果不能服务公平,那它最终也会毁掉平台自己。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