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挑起对立情绪
近日,董明珠在她成功连任后的股东大会上说:“我们在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 这段话的逻辑并无问题,只是站在一个保守的民族立场上表达了企业的用人策略。董女士并没有全盘否定海归派,只是指出“海归派里有间谍”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海归派中间谍的比例远高于国内人才群体,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有目共睹的。因此,出于谨慎考虑,为了降低发生国家安全问题的概率,拒绝招收海归派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况,今天的海归派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海归派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存在大量的水硕和各种混日子之辈,大多是在国外混不下去而草草回国,极少数真正的人才有多少愿意回国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回国动机问题,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培养出大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知识分子和工人的工资与各方面福利待遇都远高于国内,真正的人才有多少愿意回国的?是急着回来还房贷?还是急着回来攒彩礼?有多少人真的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下,毅然回来报效祖国的?但确实有不少人在绿卡的号召下,毅然回国。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海归人才当然存在,而且考虑到时代背景,他们的人格更加令人钦佩,我们应该对这些人表示格外尊重。同时,格力作为一家企业,出于筛选成本和各方面的慎重考虑,倘若做出不录用海归人员的选择,也应当加以理解和尊重。
我们知道,很多更加大型的国有企业都有不录用非名校生的自由,那么格力自然也有不录用海归派的自由。
而引人注目的是,互联网上有很多声音,对董明珠的话进行曲解,甚至歪曲成“董明珠说海归是间谍”进而“损害留学生群体名誉”,这种不顾客观事实,为了攻击而攻击的言论背后的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而也有一些人站在貌似客观中立的立场上进行批评和指责,比如,胡锡进同学第一时间跳了出来,要求董明珠进行道歉。
胡锡进指出:“如何经营格力,这是董明珠和该公司管理团队的权利,他们也可以有根据自身条件和经验选用人才的偏好。但是完全拒绝一个群体,这有违劳动法。在股东大会这样宣扬并导致传播到社会上,产生了与对外开放路线不一致的负面影响,就超出了该公司的“自主经营”范畴,触发了反对。必须说,这波针对董明珠和格力的负面舆情是董明珠自己惹出来的。”
首先,胡锡进拿出“劳动法”这面大旗作为武器。我们不禁要问,当996内卷、实习生猝死在公司、血汗工厂工人跳楼、单休制、不给工人缴纳五险一金的现象比比皆是的时候,胡锡进同学为什么不拿起劳动法的武器来进行批判呢?反而是在格力拒绝录用“海归派”这样一个偶然事件发生的时候,胡锡进跳了出来,反应剧烈。前者是广泛的、普遍的,后者是个别的、偶然的,胡却对前者含糊其辞,对后者重拳出击,真是立场鲜明。
最后,胡锡进强行把这件事跟“对外开放”扯上关系。我们清楚地看到,董明珠没有对海归群体进行全盘否定,她只是从海归群体中间谍比例相对较高这一事实出发,出于安全考虑,才说出这样一番言论。也许董女士过于保守,但绝没有挑起对立情绪,更没有产生所谓“与对外开放路线不一致的负面影响”。我们去知乎等平台观察群众的反应,并没有看到什么所谓的“对立情绪”“负面影响”,群众基本上都可以客观看待这件事情,表示尊重和理解。只是在胡锡进、新京报等媒体的渲染下,仿佛真的有了这样的对立情绪和负面影响。所以说,如果真的有人在挑起对立情绪、扣帽子,那一定不是董明珠。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